2002-07-29
来源:国际商报口岸物流周刊
一、开山鼻祖
谈起“电子政务”,人们习惯性地能想到工商、财税、公安等等的政务部门,PC、服务器、网络组件等硬件产品,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等的软件产品;而眼下市场上众多壮心不已的公司也虎视眈眈盯紧了这些行业而“图谋不轨”,每个“电子政务”项目面前都蹲候了一圈垂涎三尺的狼群,各个的眼睛已经染绿、利爪行将劲舞,等待的只是血战和抢夺。在这样的形势对比下,平静惯了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门下更加显得寂寥——在它的府衙逡巡盘桓的,只有那家叫九城的公司!而最富戏剧性色彩的是,质检局与九城,这两个在“电子政务”麾下不见经传的词眼,却正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开山鼻祖!
“电子政务”的定义为:政务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在2002年年初,“电子政务”才被人真正提出,即使把前些年的政府上网工程看作“电子政务”的起点的话,“电子政务”的起步时间也只是在1998年;而早在1996年,“电子政务”所定义的业务模式就已经在质检系统和九城公司间滋长萌牙了。
二、九城的抉择
这是一个大胆的抉择——九城一开始便放弃了在那个年代最为热门的软件市场,却一个猛子扎入了外贸进出口检验检疫管理软件这片冰封的雪地。九城的眼光很独特,他们一眼看到了传统的外贸进出口手续的烦琐,并随即想到了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业务处理。然而最初的起步很艰苦,因为九城走得是一条崭新的路子——一条在六年后将被奉为流行的“电子政务”。
1995年,九城率先开始了对中国最早的外贸信息化项目EDI(即“无纸贸易”)的研发,经过长时间不懈努力,终于在1996年底开发出了《九城单证1.0版》第一个软件产品,在青岛40家外贸企业中进行了免费的安装和试用,成功而稳定地实现了“产地证电子申报”业务,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无纸贸易”的梦想,引起了巨大的行业轰动,可以说是国内电子政务的首次实践。自此,九城数码正式确立了“一报通”的B2G电子商务理论,开始全面切入外贸信息化产品的研发,悄无声息地支起了“电子政务”的首面大旗。1998年,九城又开发出自己自主版权的交换平台,这套系统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自主版权的WEB-EDI数据交换平台之一,如今这套经过不断完善的平台系统支撑着质检系统全国范围的电子申报业务,为中国的进出口事业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另类的力量
电子申报的快捷、方便和高效立即轰动了业内,质检局随即进行了试点推广工作,自此,九城单证与电子申报这两个名字,如火种般在进出口行业内迅速蔓延开来,几近家喻户晓;而企业在真实看到了电子申报所带来的实效后,要求试装《九城单证》软件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此时,国家质检总局已看到了电子化通关的必然趋势,于是便先后发文,进行了电子申报工作的推广,并最后决定开展旨在加快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三电工程”。九城,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三电工程”企业端软件开发、推广的重任。
集资、招兵、买马、研发、市场推广,再集资、再招兵……,九城的羽翼日见丰满了,而终于,有了全国36个的分支机构、300多人的人才精英,以及529个检验检疫机构和近2万家进出口企业的用户群体,为企业节省了上亿元的外贸交易成本。九城也发展成为了中国进出口行业信息化中的顶级企业,打下了外贸进出口软件的大好江山,赢得了用户群体的盛赞和IT行业的侧目,为中国的外贸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三电工程”项目的巨大成功,打开了九城的声名,扩大了九城与国家各部门的合作渠道。在“三电”的基础上,九城又积极参与了"金质工程"(国家质检总局“三电工程”的二期工程)和以海关为代表的执法机构正在推动的“金关工程”和"无纸化大通关"等改善和强化政府电子化服务职能的国家重大项目,在国内的进出口B2G电子商务和“贸易管理电子政务”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昂首挺进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最前阵线。
|